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江西奏鸣曲 】 7月“中国好人榜”,我省医生徐根保上榜!

2017-08-01 江西卫生计生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7月28日,中央文明办在福建龙岩

发布7月“中国好人榜

我省共9人光荣上榜!

好棒棒!

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


助人为乐类:周水桃

见义勇为类:陈   龙

诚实守信类:胡丽鹏

孝老爱亲类:赖德祥

敬业奉献类:匡美建、邓旭、程扶摇、王新乐、徐根保


其中,来自南昌的徐根保是一名优秀的医生!

此处应有掌声!!!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江西医生徐根保的感人事迹!


徐根保:麻风病医生28年如一日坚守麻防工作第一线


徐根保,男,中共党员,1964年4月生,南昌市青云谱区人,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麻防科医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在1998年至2016年期间先后获得全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先进个人、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二十余项荣誉称号。

  一身的尘土,热情的微笑,还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这是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麻防科科长徐根保留给病人和同行们最深刻的印象。20多年如一日,徐根保长期奋斗在麻防工作第一线,全心全意为麻风病人服务。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他对麻防工作的满腔热情,奔波在医院与麻风村之间,穿梭在麻风村与麻风病人的家庭中,徐根保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我省麻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党员应该做的……”面对人们的赞誉,徐根保总是这样铿锵的作答。


忠于使命勇挑重担


  了解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人都清楚,麻防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工作既单调又繁杂,而且工作环境艰苦,加上社会的偏见,给麻防工作及麻防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和阴影,这也使得部分麻防工作人员不安心、专业队伍不稳定。面对这种情况,上世纪80年代末,承担我省麻风防治重任的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的领导们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从该院最优秀、最坚定的青年党员中挑选骨干,培养麻防战线的中坚力量。

  1987年,徐根保以优异成绩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工作。1989年,院领导找他谈话,想把他调到麻防科专门从事麻防工作。当时,徐根保才25岁。麻风病的传染性,社会对麻风病人和麻防工作者的偏见,还有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使命和良知,这些都在他的脑海里一一浮现,纠缠争斗。去,可能会面临他人异样的眼光,未婚妻也劝他:“做麻风病大夫有危险,收入还低,你千万不要去啊!”不去,自己在入党申请书上“到党最需要我的地方去”的誓词岂不成了一句空话?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虽然感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无悔的选择:去!

  怀揣着一丝紧张,徐根保第一次与同事下乡进行麻风病人普查工作,第一次走进麻风村,第一次看到麻风病人,那场景至今仍令他记忆犹新:许多麻风病人四肢残缺、面部瘫痪;脚底因溃疡发出阵阵的异味;许多病人因麻风病背井离乡,有的不堪精神重负而选择轻生。那一刻,徐根保的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和不安。他知道麻防工作急需医生,麻风病人急需关心。身为一名党员,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是如此的沉重,改变麻风病人现状,给予麻风病患者更多的关爱,从此就成为了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1989年至今,在受命于麻风病防治的普查、治疗、监测、康复等工作的重任时,面对从临床门诊看皮肤病转为到麻风村治疗麻风病;面对坐办公室的舒适转为骑自行车跋涉泥泞小道的艰辛;面对着每日三口之家同吃同住享受天伦之乐转为在麻风村与麻风病友共同生活的变化,徐根保无怨无悔,执着追求,克服了工作中一个又一个困难,也克服社会的偏见、亲友的不理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麻防工作中去,并把几百号病人渴望的目光化作动力,把关爱、帮助这一社会特殊群体作为自己的职责,把医院老一辈麻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接力棒传下来,发扬光大。在他的努力下,医院麻风病区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得到极大的改善,二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安全事故。


刻苦钻研勇于实践



  从事麻防工作后,徐根保一边刻苦钻研麻风防治知识,一边走出医院,走近病人,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为病人服务。

  无数次挑灯夜读,无数次学术交流,厚厚的专业书越读越薄,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麻风杆菌检查和病理检查方法,成为省、市麻风防治知名专家。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皮肤病,我国现采取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法,服药简单、方便,但在治疗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不同问题,为了解决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刻苦钻研我国传统中医技术,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并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一次,南昌县幽兰乡一位姓黄的病人服药2个月后出现全身性红丘疹,伴低热,他仔细询问了皮疹出现的时间与服药情况,当即诊断是由某种药品引起的药物性皮炎过敏反应,同时叮嘱病人停药并给予合理治疗。为了保持麻风病治疗的连续性,他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国内外相关知识,使联疗得到延续,患者最终痊愈。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他主动地走出去,到病人中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病人服务,同时又在治疗过程中验证知识。20多年来,他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医院与麻风村,麻风村与麻风病人家中,无论病人什么时候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有位病人并发严重II型麻风反应,卧床不起,生命垂危,当他接到电话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他毅然挤上公共汽车,下车后又步行10多里路,晚上8点多钟才赶到病人家中,顾不上歇一口气,他蹲在患者床边处理病情,使病人转危为安。

  为了提高疫源村村民的受检率,每年的7至8月份,他都要和同事冒着酷暑,趁农民集中返乡“双抢”的机会,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普查工作。20年来他跋山涉水,足迹踏遍了全省百余县(市)的许多村落。经他普查的疫源点村民超过8万人次,监测治疗病人3000余人次,家属体检6000余人次,为南昌市1996年基本达到消灭麻风病,1998年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打下基础。


一心为民勇于奉献


  根保常说:“支撑我一直从事麻防工作的力量,是一个党员的使命感和对病人的同情心。”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而许多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所导致的面部瘫痪、眼睛闭不拢、口角歪斜、四肢残缺等外部表现,使人们对麻风病人避而远之。面对这种状况,他总是毫无顾忌地为麻风病人细心体检,手把手地教病人护理知识以及残肢功能锻炼方法,病人都为之感动。为了使患者的足底溃疡尽快恢复,他总是端着热水,赤手托着发出阵阵异味的残肢帮病人清洗、上药。有一位70多岁的病人,双手都没有手指,而且还有面瘫,常年口水外流,徐根保一遍遍地给他喂药,一遍遍地为他擦去嘴角和胸前的口水。该病人感动地说:“我的儿子都不敢接近我,说话隔着窗,送东西放在门口,你真比我儿子还要亲!”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在徐根保看来太小、太平常了,却深深地镌刻在麻风病人们的心底。在他们的眼中,他不仅仅是医生,更是亲人。

  2004年至2009年,徐根保多次随省有关部门领导跑遍吉安市、九江市、抚州市、上饶市、宜春市、萍乡市的60多个县、市麻防所,行程1万多公里,会诊治疗400余名重症麻风病人,并将200多例特殊患者接到南昌市进行了康复手术治疗。在康复手术治疗期间,徐根保考虑到病人均为高龄,在病人行走不便时,他搀扶患者走进手术室,替他们脱去外套,穿上手术衣,并安慰他们“手术一定能成功”。当病人截肢手术后行动不便时,他一个个从手术台上搀扶他们走进病房。有一个病人截肢后,因一时不适应,不能行走,徐根保把他抱下手术台,送到病床上。一次,中央电视台社会专题部记者朱宸在病区采访时,被所见所闻深深地感动,当看到徐根保蹲在门口,捧着一碗水泡饭、一脸的满足感时,朱宸说了这么一段话:“在这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下有这么一群医务工作者,你们这种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的精神强烈地感动着我,你们是真正的雷锋式白衣战士,是党的好儿女。”

  为了麻风病人,徐根保付出了很多。在妻子和儿子的眼里,他很忙,一下乡就是十几天,每次回来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在一些人的眼中,他很傻,同样作为一名副主任医师,他的经济收入比别人少。但不管外界如何评说,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默默无闻地奋斗在麻防工作第一线。这就是徐根保,一位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一位在麻防第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共产党员。他把健康给了病人,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融入了平凡的岗位,融入了共产党员的人生轨迹。


向江西好医生学习!

向好人致敬!





综合文明江西、南昌青云谱发布综合整理





你可能对这些也感兴趣

  丁晓群慰问复退转军人

  丁晓群要求卫生计生宣传这么干!

  【感动江西奏鸣曲】国医大师伍炳彩:“要为中医争口气!”

主    管

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    办

江西省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宣传中心)

编辑  制作/姚秀秀

统筹/黄迅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